工控網首頁
>

應用設計

>

水利物聯網智能管控系統核心功能與場景應用

水利物聯網智能管控系統核心功能與場景應用

2025/8/26 15:01:11

在水資源短缺與極端天氣頻發的雙重挑戰下,傳統水利管理“靠人工巡檢、憑經驗決策”的模式已難以滿足精準化、高效化需求。水利物聯網智能管控系統通過整合傳感器、無線通信、大數據、AI等技術,構建“感知-傳輸-分析-控制”的全鏈路管理體系,實現對水資源、水利工程、水災害的動態監測與智能調控,成為保障水安全、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核心支撐,重塑水利管理模式。

一、核心功能

水利物聯網智能管控系統的功能設計圍繞“水情監測、工程管控、水資源調度、災害預警”四大核心需求展開,通過模塊化協同實現水利管理的數字化與智能化。

1.全維度水情數據采集與實時傳輸

數據是水利管控的基礎,系統通過部署多類型傳感器與采集終端,實現對水文、水質、氣象等數據的全面感知:

水文數據采集:在河道、水庫、灌區等關鍵點位安裝水位傳感器(精度達±1cm)、流速傳感器(支持0.01-10m/s測量范圍)、流量傳感器,實時采集水位變化、水流速度、過流總量等數據,采集頻率可調,確保數據時效性。

水質數據采集:通過水質在線監測終端,實時檢測pH值、溶解氧、氨氮、COD等指標,部分終端支持濁度、重金屬含量檢測,數據異常時立即觸發本地聲光報警,并上傳至云端平臺。

氣象與環境數據采集:聯動氣象站采集降雨量、風速、風向、氣溫等數據,結合土壤墑情傳感器(監測0-100cm土層含水量),為灌溉、防汛提供環境參考。所有采集數據通過4G/5G、LoRa等無線通信技術上傳至云端,傳輸速率高,確保偏遠地區數據不丟失。

2.智能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

系統依托大數據與AI算法,對采集數據進行深度挖掘,為水利管理提供科學決策依據:

數據可視化與趨勢預測:通過SCADA系統或數字孿生平臺,以圖表、三維模型形式展示水情數據。可推廣水庫水位變化曲線、灌區流量分布熱力圖,直觀掌握水利態勢;基于歷史數據與實時氣象,分析預測未來7天水位變化、灌區需水量,提前制定調度方案。

異常數據診斷與故障定位:算法自動識別異常數據(如水位傳感器數據驟升驟降,判斷為設備故障),定位故障設備位置(如“XX水庫3號水位計異常”),并推送維修建議;對水質數據進行關聯分析,結合上游工廠排污數據,追溯污染源頭,縮短排查時間。

水資源優化調度模型:針對跨區域供水場景,系統根據各片區用水量、水庫蓄水量、管網壓力數據,自動生成最優供水方案,自動開啟備用輸水管道,調節流量,確保管網壓力穩定,避免局部停水。

3.遠程設備控制與工程自動化

系統支持對水利工程設備的遠程操控與自動化運行,減少人工干預,提升管理效率:

閘門與泵站遠程控制:通過DO模塊連接閘門啟閉機、泵站電機,管理人員在云端平臺下發指令,如水庫水位超汛限時,遠程開啟溢洪道閘門,設定開啟高度與速度,系統實時反饋閘門位置;灌區泵站根據土壤墑情自動啟停,當含水量低于60%田間持水量時,泵站自動啟動,灌溉達標后自動停機。

灌溉設備智能調控:在農業灌區,系統聯動滴灌、噴灌設備,根據作物需水模型與土壤墑情,精準控制灌溉時長與流量,如玉米拔節期,每畝每次灌溉12m3,分3次完成,避免大水漫灌;支持單片區、多片區分組控制,將2000畝農田劃分為10組,按墑情差異分別調控,提升水資源利用率。

管網與閥門自動化管理:城市供水管網中,系統通過智能閥門控制管網流量,當監測到某片區管網壓力低于0.2MPa時,自動開啟附近增壓泵;發現管道泄漏時,遠程關閉泄漏點上下游閥門,減少漏水損失,降低管網漏損率。

4.水災害預警與應急聯動

系統構建“預警-響應-處置”的應急體系,提升水災害應對能力:

汛情報警與聯動:結合降雨量、水位、流速數據,設定多級預警閾值(如藍色預警:水位超汛限0.5m,紅色預警:超汛限2m),預警觸發時,系統自動推送短信、APP彈窗至管理人員,同時聯動應急設備,開啟防汛排澇泵站、關閉低洼地區閘門,通知下游村莊做好轉移準備。

旱情監測與抗旱調度:當某區域連續15天無降雨,土壤墑情低于40%田間持水量時,系統判定為輕度旱情,推送預警并啟動應急灌溉方案:優先啟用水庫蓄水灌溉,協調跨區域調水,確保作物關鍵生長期用水;對城市供水,預警后限制高耗水行業用水,保障居民生活用水。

應急指揮與數據共享:災害發生時,系統整合現場視頻監控、水情數據,生成應急指揮地圖,標注危險區域、救援路線、物資儲備點;支持與氣象、應急管理部門數據共享,如向防汛指揮部實時推送水庫水位、河道流量數據,輔助制定救援方案,縮短應急響應時間。

二、應用場景

系統根據不同水利場景的管理需求,靈活適配功能模塊,在水庫、灌區、河道、城市供水等場景中落地見效。

1.水庫智能管控場景:筑牢防汛與供水雙重防線

水庫作為“蓄水調洪”的關鍵工程,傳統管理依賴人工巡檢水位、手動操作閘門,存在響應慢、風險高的問題。系統通過以下功能實現智能管控:

汛情防控:在水庫周邊部署雨量站、水位站,實時監測降雨量與水位變化,分析預測水位上漲趨勢,如某山區水庫,監測到3小時降雨量達150mm,預測6小時后水位將超汛限1.5m,系統立即下發指令:開啟2號溢洪道閘門至1.2m高度,同時通知下游鄉鎮做好人員轉移準備;通過視頻監控觀察閘門運行狀態,避免卡滯導致泄洪不暢。

蓄水與供水調度:根據水庫蓄水量、下游用水需求(如城市供水、農業灌溉),系統自動調整出庫流量,如夏季城市用水高峰期,將出庫流量從3000m3/h提升至4500m3/h,保障管網供水;冬季灌溉淡季,減少出庫量,增加蓄水至80%庫容,應對來年春旱。

設備運維管理:記錄閘門啟閉機、泵站電機的運行數據(如運行時長、電流、振動值),建立故障預警模型,當閘門啟閉機運行電流超過額定值120%時,推送“需潤滑保養”預警,維修人員及時處理,避免設備故障導致防汛關鍵時刻無法啟閉閘門,縮短防汛響應時間,減少設備故障停機時間。

2.農業灌區智能管控場景:實現節水與增產雙贏

農業灌溉是水資源消耗大戶,傳統漫灌方式水資源利用率僅40%,且易導致土壤板結。系統通過精準管控實現“按需灌溉”:

墑情驅動的精準灌溉:在灌區每50畝部署1組土壤墑情傳感器,實時采集數據,如水稻灌區,當0-30cm土層含水量低于50%田間持水量時,系統自動啟動滴灌設備,每畝每次灌溉8m3,灌溉時長30分鐘;結合氣象數據,若預測次日有降雨5mm以上,自動暫停灌溉,避免重復澆水,節水的同時,提升畝產。

灌區工程聯動控制:灌區的泵站、分水閘、計量閘通過系統聯動,如某大型灌區,當1號泵站啟動后,系統根據流量數據自動調節下游3處分水閘開度(如A閘開60%、B閘開40%),確保各片區水量均勻分配;通過超聲波流量計記錄各片區實際用水量,生成灌溉用水臺賬,實現“按量收費”,避免水資源浪費。

作物生長與灌溉協同:系統接入作物生長模型,根據不同作物生育期調整灌溉策略,如玉米苗期需水量少,設定灌溉間隔7天;拔節期需水量大,縮短至3天,且增加灌溉量;通過手機APP向農戶推送灌溉建議(如“明日9:00啟動灌溉,預計時長40分鐘”),農戶可遠程確認或調整,提升參與度。

3.河道與流域管控場景:守護水生態與防洪安全

河道與流域管理涉及水質監測、防洪排澇、生態保護等多維度需求,系統通過全鏈路管控實現綜合治理:

水質實時監測與污染溯源:在河道沿線設置水質監測站(每10km1個),實時檢測pH值、溶解氧、氨氮等指標,數據異常時(如氨氮超標至1.5mg/L),系統自動調取上游監控視頻,排查是否有企業偷排;結合水流速度數據,預測污染團擴散速度(如“2小時后到達下游XX斷面”),通知下游水廠暫停取水,避免水質事故,提升水質達標率,縮短污染溯源時間。

河道防洪與排澇管理:在河道重要斷面安裝水位、流速傳感器,監測洪水演進過程——如某河流遭遇暴雨,系統監測到上游水位1小時內上漲1.2m,立即向下游村鎮推送洪水預警,同時遠程開啟沿線排澇泵站,加快雨水排放;通過數字孿生模型模擬洪水淹沒范圍,標注危險區域(如“XX村低洼地帶將被淹沒,需轉移人員500人”),輔助應急指揮。

生態流量保障:針對生態敏感河道,系統根據魚類產卵期、植被生長需求,設定最小生態流量(如某河道最小流量不低于20m3/s),當監測到河道流量低于閾值時,自動調度上游水庫下泄生態水,保障河道生態功能;通過視頻監控觀察河道兩岸植被生長情況,及時發現非法采砂、排污等行為,推送至執法部門處理。

4.城市供水與管網管控場景:保障居民用水穩定

城市供水涉及“水源-水廠-管網-用戶”全鏈條,系統通過精細化管控提升供水可靠性:

水廠生產自動化:在水廠沉淀池、濾池、清水池部署傳感器,監測水質、水位數據,系統自動控制加藥泵(如根據濁度調整混凝劑投加量)、濾池反沖洗(如過濾周期達24小時自動反沖洗),確保出廠水達標;通過遠程控制水泵機組,根據管網壓力調整供水流量,避免水廠能耗浪費,降低能耗。

管網漏損監測與修復:在供水管網關鍵節點安裝壓力傳感器、流量傳感器,系統通過數據分析識別漏損區域——如某片區夜間用水量驟降,但流量仍達50m3/h,判定為管道泄漏,結合壓力變化數據定位漏點,推送維修工單至施工團隊,提升維修效率,降低漏損率。

用戶用水管理:通過智能水表采集用戶用水量數據,實時上傳至系統,支持遠程抄表、階梯水價計算;當用戶用水量異常,推送漏水提醒,幫助用戶及時排查,減少水資源浪費與經濟損失。

水利物聯網智能管控系統將成為智慧水利建設的核心載體,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水安全保障提供更強支撐。

審核編輯(
王靜
)
投訴建議

提交

查看更多評論
其他資訊

查看更多

4-32路遠程數采控制器的功能與應用場景

工業級IO控制模塊 無線傳輸

工業級網絡控制模塊 控制工業制造

遠程自動控制系統助力工業數字化轉型

IOT物聯網管理平臺重構智慧樓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