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控網首頁
>

應用設計

>

雷電在線監測與智能雷電預警系統部署方案

雷電在線監測與智能雷電預警系統部署方案

2025/9/3 17:36:40

一、雷電在線監測的定義與意義

雷電是自然界最強烈的放電現象之一,其伴隨的高電流、電磁脈沖和熱效應會對電力系統、通信網絡、工業生產、交通運輸和人身安全帶來嚴重威脅。傳統防雷措施更多依賴被動防護,例如避雷針、接地網和浪涌保護器(SPD),它們能有效降低雷擊的直接破壞,但在提前預警和實時定位方面存在不足。

雷電在線監測(Lightning Monitoring System, LMS)是一種基于電磁探測、大氣電場測量和氣象數據融合的主動監測技術。它通過布設雷電監測終端和數據采集站,能夠實時捕捉雷電放電的位置、時間、強度、類型,并結合電場強度監測、電磁脈沖(LEMP)監測與氣象要素分析,形成雷電活動的空間-時間全景圖。

這種監測不僅用于雷電災害的科學研究,還能為電力調度、航空航運、石化防爆、軌道交通和智慧城市防雷等領域提供實時預警和主動干預手段。

二、雷電在線監測是否能實時定位和預防雷擊

實時定位能力

在線監測系統利用低頻到甚低頻(VLF/LF)電磁波探測原理,布設多點監測站,通過“到達時間差法(TOA)”或“方向定位法(DF)”對雷電信號進行三角定位。

目前系統可實現200m~500m精度的落雷定位,對區域范圍內的雷擊分布進行實時繪制。

例如,中國氣象局國家閃電定位網的定位精度已達500米,時間分辨率小于1微秒。

預防雷擊能力

雖然雷電本身不可避免,但通過大氣電場強度監測,系統能提前10~30分鐘捕捉到強對流和雷暴形成信號,實現短時預警。

在線監測與智能聯動系統結合,可提前啟動防護措施,例如切換電網運行方式、啟用備用電源、斷開室外敏感設備運行、關閉易燃易爆設施,從而達到“預防雷擊損害”的目的。

綜上,雷電在線監測系統不能阻止雷電發生,但可以做到實時定位+提前預警+主動防護聯動,顯著降低雷擊風險。

三、雷電預警系統(智能雷電監測)的基本功能

智能雷電監測系統集成了探測、預警、評估、聯動四大核心功能:

實時監測

捕捉雷電放電事件,包括雷電流峰值、極性、持續時間、擊中點坐標等。

監測大氣電場強度,分析雷暴發展趨勢。

采集電磁脈沖(LEMP)參數,評估電力和通信設備可能承受的電磁干擾。

數據融合與分析

將電場儀、雷電計數器、氣象站、衛星云圖等數據融合,形成區域雷電災害風險模型。

通過人工智能算法,進行雷電強度預測和雷擊概率評估。

預警發布

支持分級預警:藍色(可能雷電活動)、黃色(局部雷電增強)、橙色(強雷電活動)、紅色(極強雷電威脅)。

可通過短信、APP、云平臺、大屏幕等多渠道實時發布。

智能聯動控制

與電力SCADA系統對接,自動切除部分非關鍵負荷,保護主干電網安全。

與石化安全系統對接,雷電強預警時關閉儲油罐自動閥門。

與軌道交通信號系統對接,調整列車調度,保障運行安全。

四、雷電預警系統在各行業的具體部署方案

電力行業

在變電站、輸電線路沿線布設電場儀和閃電定位接收器。

與電網調度系統對接,當雷電預警觸發時自動提升電網運行裕度、關閉部分易損設備。

結合智能浪涌保護器,實現監測-隔離-保護的閉環防護。

通信與數據中心

在基站和機房屋頂安裝電場強度傳感器,實時監控雷暴發展。

UPS及SPD設備聯動,提前進入保護模式,降低瞬態過電壓風險。

通過監測電磁脈沖,優化光纖和網絡信號保護。

石化與能源行業

儲油罐區布設電場監測儀與防爆雷電計數器。

系統與自動化閥門聯動,在雷電紅色預警時強制關閉油氣管道進出口。

對可燃氣體泄漏報警系統進行冗余保護,避免雷擊引發連鎖爆炸。

軌道交通與機場

在機場跑道和高鐵站區布設雷電探測陣列,實現精準落點預警。

飛機升降與列車運行調度系統與雷電監測平臺聯動,避免設備在強雷電條件下運行。

與氣象雷達融合,形成綜合預警中心。

智慧城市與建筑物

在高層建筑、城市交通樞紐布設分布式電場監測節點。

結合智能樓宇管理系統(IBMS),雷電來臨時自動控制電梯停運、廣告屏關閉、照明切換。

與應急廣播系統聯動,向公眾發出避險提示。

五、實時雷電監測的智能聯動技術

電場強度監控

大氣電場儀實時采集電場強度(單位:kV/m),一旦超過±5 kV/m閾值,說明雷暴云帶電量達到放電臨界值。

系統觸發黃色或橙色預警,并將數據推送至行業防護平臺。

電磁脈沖(LEMP)監測

部署在變電站、通信機房的電磁探測器記錄雷電瞬態電流對電網產生的脈沖干擾。

當檢測到電磁場強度超過200 V/m時,自動切換SPD進入快速工作狀態,避免敏感設備損壞。

氣象數據融合

系統接入氣象局雷達、衛星云圖、氣壓和濕度數據。

通過融合算法,預測雷暴單體的移動路徑和強度。

實現從分鐘級實時監測到小時級趨勢預報的跨尺度覆蓋。

智能聯動機制

系統采用邊緣計算+云平臺架構:

邊緣端:快速處理電場、電磁信號,觸發本地應急措施。

云平臺:融合區域數據,進行大范圍預測并發布統一預警。

行業用戶可通過API與系統對接,實現定制化聯動。

審核編輯(
王靜
)
投訴建議

提交

查看更多評論
其他資訊

查看更多

2025防雷檢測工程項目綜合方案

網絡電源二合一防雷浪涌保護器

雷電計數器的應用解決方案

智能防雷大氣電場雷電預警檢測系統應用方案

網絡電信號防雷電涌保護器的安裝部署方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