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控網首頁
>

新聞中心

>

業界動態

>

中控TPT 2重磅發布,讓AI成為工業生產自主運行的核心引擎!

中控TPT 2重磅發布,讓AI成為工業生產自主運行的核心引擎!

2025/9/2 16:34:53

當“人工智能(AI)+”成為全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不可回避命題,工業AI的落地卻始終困在“落地難、適配貴、想用上卻沒人會操作”的現實里。高溫高壓的裝置特性、大時滯高耦合的工藝規律、千廠千面的參數差異,讓許多工業AI停留在“實驗室demo”階段,遲遲穿不透生產車間的大門。


8月28日,中控技術正式發布流程工業時間序列大模型TPT 2(Time-series Pre-trained Transformer 2)。作為全球首款流程工業時間序列大模型TPT的迭代產品,TPT 2以解決工業生產問題的硬核能力和更易用的交互體驗,真正打通從技術突破到產業價值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讓工業AI真正成為工廠自主運行的核心引擎。


圖1.jpg


以時序數據為引擎

筑牢工業專屬智能基底

工業大模型的競爭,從來不是算力競賽,而是誰更懂工業的深度比拼。相比大語言模型聚焦語義交互,在工業核心領域面臨著“用不了”“不敢用”和“不能用”等現實困境,TPT 2則能夠精準抓住流程工業的“核心語言”——24小時不間斷產生的時序數據。

如氯堿裝置的秒級溫度波動、常減壓塔的實時流量變化等。這些數據里藏著裝置運行的本質規律,也是破解工業難題的關鍵鑰匙。


為了吃透這些“工業語言”,TPT 2 做了兩大核心突破:

一方面,對Transformer算法架構進行深度改進和優化,并創新采用MoE混合專家模型。該模式既能深度挖掘工業多維數據中的內在關系,又能理解自然語言需求,實現“數據+指令”的智能協同;

另一方面,深度融合中控30余年服務3.7萬家工廠及“數據聯盟”模式、積累超1億I/O點數的千廠機理知識,比如石化裂解反應的溫度窗口、化工精餾塔的回流比規律,讓模型不僅“能看見數據”,更“能讀懂工藝”,避免陷入“AI幻覺”陷阱。

工業專屬智能基底讓TPT 2真正具備解決工業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。實時監控預警裝置異常、拆解問題能定位根因、自主訓練模型并匹配具體工藝,最終輸出“能落地、真管用”的解決方案或可現場部署的Agents(智能體),從而構建“感知 - 識別 - 決策 - 執行”全鏈路閉環智能體系,讓工業AI回歸“解決問題的工具”本質。


全場景泛化能力

破解“一廠一方案”適配性困局

流程工業的復雜性,藏在每一個細節:不同工業裝置的工藝截然不同,同行業不同工廠的設備老化程度、原料組分也存在差異。

過去,企業通常采用多個傳統工業軟件組合的方式,但在實際應用中不同系統獨立運行,數據難以互通,功能模塊間協同困難,信息流不暢,容易導致整體優化潛力受限,難以實現全局最優。而重新開發一套適配全廠應用的工業AI方案不僅初期建模耗時耗力,后續運維成本更是拉高了投入成本,許多企業因“耗不起”而放棄智能化。


而TPT 2采用“統一建模”,徹底打破了傳統“煙囪式”軟件架構的壁壘:它以中控supOS工業操作系統的4大數據基座(運行數據基座 DCS、設備數據基座 PRIDE、質量數據基座 Q-Lab、模擬數據基座 APEX)為支撐,融合多行業、多工廠、多裝置的全維度海量時序數據,在統一的模型架構內,它能對數據進行深度融合分析,并執行協同決策,真正顯示其強大的泛化能力。

當應用于新場景時,企業只需提供數據與場景,TPT 2輸出技術能力,這種協同創新模式,讓技術與需求精準匹配,大大縮短了制造企業智能化升級的落地周期、大幅降低改造成本。


極簡操作

一次提問即生成可落地的Agents(智能體)

工業AI大模型好用,但如果沒人會用,后續一切都是空談。過去開發或操作工業軟件需要專業人員編寫代碼、調試參數,普通工程師望而卻步,中小工廠更是難以突破技術門檻。

TPT 2借鑒語言大模型的易用性優勢,卻不照搬“純語義交互”:對話式交互界面讓生產人員無需學習代碼,僅用日常工作語言描述問題,即獲取可部署的解決方案。它將復雜的算法邏輯、模型調用過程封裝在后臺,供生產人員選擇性取用。


 圖2.jpg


比如提問“乙烯裝置乙烯塔溫度波動大,操作頻次高,如何優化控制方案,提升運行平穩性”,TPT 2便能自動完成問題分層拆解-調用匹配能力模型-輸出可直接用于后臺執行的操作方案。最后,生成可用于工業現場部署的智能體,將方案導入控制系統,它會根據實時工藝參數自適應微調,不用人工守著設備試錯。

 

圖3.png


無論是剛入職的年輕工程師,還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,這種極簡操作模式讓不同水平的生產人員都能快速上手,大大提升他們的日常工作效率。


“專家腦”全鏈協同

從“單點控制”到“全局智能”

流程工業生產“牽一發而動全身”,一個微小的參數波動,可能引發后續一系列連鎖反應。過去,生產人員要同時盯緊數據、查機理、調參數,任何一個環節斷檔都可能出問題。

TPT 2則突破了傳統工業AI局限,實現從單點控制到全局智能的一體化協同。過去依賴分散、獨立軟件才能勉強拼湊完成的生產控制核心功能,如預測性維護(預判故障)、工藝優化(尋找最優操作點)、參數整定(優化控制器參數)、異常檢測(實時監控報警)等,如今它都能同時完成。

從異常預測(如提前30分鐘超早期異常預警)、問題診斷(問題定位與根因分析)、方案出具(提出干預方案)、模型調用(調取合適的專家模型)到最終自適應控制和部署實施(Agent部署于裝置,聯動執行控制),全程無需人工反復干預,相當于為每套裝置配備了永不退休的“工業專家”,輕松應對復雜工藝的動態變化。


圖4.jpg


用上TPT,工廠沒問題

從TPT 1到TPT 2,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產品迭代和技術升級,而是對“工業AI該如何真正賦能產業”的深度回應。

中控TPT大模型在石化、化工、能源電力等十余個行業的廣泛應用,標志著工業AI徹底跳出概念炒作階段,真正演進為生產車間里 “可解決問題、能創造價值”的實用工具,為工廠自主化運行注入強勁動力。


圖5.png


 

 


審核編輯(
黃莉
)
投訴建議

提交

查看更多評論
其他資訊

查看更多

真實工業場景,淬煉工業AI實戰力 | 首屆“中控杯”工業AI創新挑戰賽在杭舉行

用AI點亮中國智造 | 中控技術×湖北三寧開啟硫酸裝置的無人化革命

中控技術獲陜煤榆林化學1.31億訂單,攜手打造全球最大煤炭清潔轉化智能工廠

“一號工程”的安全密碼——中控技術助力裕龍石化打造世界級智慧煉化標桿

“機理+AI”賦能煤化工新質生產力 | 2025中控技術工業AI共促大會在鄂爾多斯成功舉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