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控網首頁
>

應用設計

>

物聯網平臺應用環境監控系統

物聯網平臺應用環境監控系統

2025/8/29 15:02:36

傳統環境監控系統開發常陷入兩難困境,企業開發周期長、開發維護成本貴,基層運維人員不懂技術,遇到參數調整只能依賴IT團隊。而物聯網平臺驅動的環境監控系統,以低代碼零編程為核心,通過“可視化組態應用”將復雜開發轉化為“拖拽組件、關聯設備”的簡單操作,讓企業無需編程也能快速搭建、靈活調整監控系統,適配工業、園區、農業等多場景環境監控需求。

一、低代碼零編程:打破技術壁壘,人人能搭監控系統

物聯網平臺的低代碼零編程能力,核心是將環境監控所需的功能模塊化、可視化,用戶無需掌握編程語言,通過鼠標拖拽、參數配置就能完成系統搭建,徹底打破技術門檻。

1.組態化界面:所見即所得的“搭積木”式開發

平臺提供“組態編輯器”,將環境監控常用元素,如傳感器圖標、數據儀表盤、報警彈窗、PLC控制器、傳感器等,封裝成可拖拽的組態組件,用戶像搭積木一樣構建監控界面:

搭建“園區環境監控界面”時,先在畫布中添加“園區地圖組件”,再拖拽PM2.5傳感器組件、噪聲傳感器組件、溫濕度傳感器組件等,放置在地圖對應監測點位置;

雙擊組件設置參數,如將PM2.5傳感器組件關聯園區內5個實際監測設備,設置“超標閾值(>75μg/m3)”,選擇報警通知方式,可選聲光、電子郵件、手機短信等;

最后設置自動統計每日均值、點擊傳感器可查看現場攝像頭畫面,1-2小時就能完成界面搭建,且界面效果與最終運行效果完全一致,實現“所見即所得”。

2.零代碼設備關聯:數據自動對接無需調試

傳統環境監控系統開發中,設備數據對接是難點,不同品牌的傳感器(如PM2.5傳感器、氣象站)通信協議不同,需程序員編寫接口代碼調試,耗時耗力。而物聯網平臺支持主流傳感器的LoRaWAN、MQTT、Modbus等通信協議,用戶只需點選關聯即可完成數據對接:

新增風速傳感器時,在平臺設備列表中選擇風速傳感器型號,輸入設備ID,點擊“關聯組態組件”,傳感器采集的風速數據會自動同步到界面的風速儀表盤組件上;

若傳感器位置調整,只需在地圖組件上拖動傳感器圖標到新位置,數據關聯關系不變,無需重新配置接口。

這種“零代碼關聯”,讓設備對接效率提升90%,某農業園區新增20套土壤墑情傳感器,僅用1小時就完成所有設備與監控系統的關聯,傳統開發則需3天。

二、組態應用核心能力:適配環境監控全場景需求

物聯網平臺的組態應用,不僅能快速搭建界面,還具備“實時監測、智能報警、數據分析、靈活控制”四大核心能力,滿足環境監控的全流程需求。

1.實時監測:多維度數據可視化呈現

組態界面支持多種數據展示形式,讓環境數據更直觀:

數值型數據(如PM2.5濃度、噪聲值)用儀表盤組件展示,超標時儀表盤指針變色,如PM2.5超75μg/m3時指針變紅;

趨勢型數據(如24小時溫濕度變化)用折線圖組件展示,鼠標懸停可查看具體時間點數據,如14:00溫度32℃;

位置型數據(如各監測點分布)用地圖組件展示,點擊傳感器圖標可查看該點所有數據,如東門監測點:PM2.560μg/m3、噪聲55dB。多維度展示,讓運維人員一眼掌握整個園區的環境狀態,無需逐個查看設備數據。

2.智能報警:多條件聯動觸發提醒

平臺支持用戶通過“零代碼規則配置”設置報警邏輯,避免單一數據誤判:

工業場景中,設置“PM2.5>100μg/m3+風速<2m/s(污染難擴散)→觸發紅色報警”,兩個條件同時滿足才推送提醒,避免僅PM2.5超標但風速大時的誤報警;

農業場景中,設置“土壤濕度<40%+未來2天無降雨(氣象數據對接)→觸發灌溉報警”,結合環境預測數據,讓報警更具針對性。報警信息可通過組態界面彈窗、手機APP、短信多渠道推送,為應急處置爭取時間。

3.數據分析:零代碼生成報表與趨勢

傳統環境監控系統的數據分析,需程序員編寫SQL語句生成報表,而組態應用支持“零代碼數據分析”:

用戶可設置選擇“分析維度(如按日/時/分、按區域)”“分析指標(如PM2.5均值、超標次數)”,平臺自動生成日報、月報,可顯示3月園區PM2.5均值58μg/m3,超標2次;

支持導出Excel格式數據,無需額外處理即可用于環保部門報表提交。

4.靈活控制:零代碼聯動執行設備

部分環境監控場景需要聯動控制設備(如超標時啟動降塵設備),組態應用支持“零代碼控制邏輯配置”:

園區場景中,設置“PM2.5>75μg/m3→自動啟動霧炮機”,當組態界面監測到PM2.5超標,平臺立即下發指令啟動霧炮機,同時在界面上顯示“霧炮機運行中”狀態;

車間場景中,設置“噪聲>85dB→自動關閉車間排氣扇(減少噪聲源)”,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快速降低噪聲。

三、場景落地:組態應用賦能多領域環境監控

物聯網平臺的低代碼組態應用,已在工業、園區、農業、景區等多場景落地,解決傳統環境監控的效率與成本問題。

1.工業車間環境監控:保障生產與員工健康

某汽車零部件工廠,車間內有焊接、噴涂等工序,易產生粉塵與有害氣體。通過物聯網平臺組態應用:

搭建“車間環境監控界面”,關聯粉塵傳感器、VOC傳感器、空氣質量傳感器等設備,并設置“粉塵>10mg/m3+VOC>80mg/m3→啟動排風系統+推送報警”。

運維人員在監控室就能實時查看各車間數據,超標時系統自動控制設備,車間粉塵濃度從15mg/m3降至8mg/m3,降低員工呼吸道疾病發病率。

2.園區環境監控:提升管理效率

某科技園區,需監控園區空氣質量、噪聲、氣象等數據。通過組態應用:

搭建“園區環境監控大屏”,在地圖組件上標注20個監測點,實時展示PM2.5、噪聲、風速等數據;

生成“園區環境月報”,自動統計各監測點超標次數,為環保整改提供依據,降低園區管理成本,提升環境數據達標率。

3.農業大棚環境監控:助力作物生長

某草莓種植基地,需監控大棚內溫濕度、CO?濃度、光照等環境數據。通過組態應用:

搭建“大棚環境監控界面”,關聯50套溫濕度傳感器、20套CO?傳感器,設置“溫度>30℃→開啟天窗”“CO?<800ppm→啟動CO?發生器”;

農戶在手機上就能查看所有大棚數據,遠程控制設備,穩定大棚環境,降低草莓畸形果率,提升畝產量。

四、價值總結:低代碼組態應用重塑環境監控

降本增效:系統搭建時間從傳統的1-3個月縮短至1-3天,開發成本降低70%,運維人員無需編程即可操作;

靈活適配:支持隨時新增設備、調整報警規則、修改界面布局,適配不同場景的動態需求;

精準管控:實現“監測-報警-分析-控制”全流程自動化,提升數據傳輸效率,大大縮短應急處置時間;

物聯網平臺的應用,低代碼零編程,構建虛擬監控場景,預測、分析環境數據變化趨勢,讓更多企業能低成本、高效率地實現環境精準管控,讓環境監控更智能、更高效。

審核編輯(
王靜
)
投訴建議

提交

查看更多評論
其他資訊

查看更多

物聯網平臺是干什么的?

物聯網智能化解決方案

物聯網云平臺賦能智慧水務

物聯網云平臺賦能智慧樓宇

供水遠程自動化控制系統功能解與應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