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代碼云平臺應用溫室大棚
在傳統農業與數字文明交匯的今天,一座座現代化的溫室大棚正如雨后春筍般矗立在田野之上。面對日益復雜的環境調控需求和精細化種植要求,傳統的大棚管理方式已顯得力不從心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低代碼云平臺應運而生,為溫室大棚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決方案,正在悄然改變著農業生產的面貌。
低代碼云平臺零編程零成本搭建,拖拽式應用開發,跨設備數據關聯,實現豐富的行業應用場景展示。讓種植戶無需編程即可快速搭建專屬管控方案,跨越從經驗種植到數據種植的轉型,提升作物品質、產量與種植效益。
一、傳統大棚管理痛點
環境調控難,作物生長風險高,傳統管控方式效率低、響應滯后;
種植憑經驗,缺乏精準依據,易導致調控過度或不足,資源浪費與品質不均并存;
數據無記錄,缺乏數據積累與分析,難以形成標準化方案,種植優化難落地;
二、核心架構與主要功能
1.感知層:
無需大規模改造溫室設施,僅需加裝環境傳感器、控制設備、作物監測設備等硬件設備,將數據接入到云平臺,即可完成升級,適配蔬菜、花卉、育苗等不同場景。
①環境監測設備:
核心參數監測:通過溫濕度傳感器、光照傳感器、CO?傳感器、土壤墑情傳感器,實時采集棚內環境數據,數據24小時不間斷更新;
輔助參數監測:加裝風速傳感器、雨雪傳感器等戶外氣象監測參數,同時獲取室內外的環境變化情況;
②控制執行設備:
環境調控設備:改造傳統卷簾、風機、水簾、補光燈、CO?發生器,通過智能繼電器/變頻器/遠程控制器等設備,自動接收、執行云端指令;
水肥控制設備:在滴灌系統加裝智能電磁閥、流量計、閥門控制器、水肥機等設備,組成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,精準控制灌溉量與施肥量;
③作物狀態監測設備:
視頻監控:棚內安裝網絡高清攝像頭,獲取作物生長階段視頻,并通過圖像識別判斷作物長勢;
④通信模塊:
棚內場景:用WiFi模塊將數據上傳至智能網關,適配密閉溫室環境;
多棚連片場景:用LoRa模塊(覆蓋1-3公里)將多個溫室數據匯總至中心網關,再通過4G上傳至云端,減少布線成本;
2.云端平臺層:
①環境監測可視化
實時數據:顯示各棚溫濕度、光照、CO?濃度、土壤墑情等種植環境信息;
趨勢分析:展示24小時不間斷的環境變化趨勢,直觀識別環境波動規律;
多棚對比:集中管理,匯總所有溫室數據,批量調整溫室環境;
智能設備控制:支持手動控制+自動聯動+遠程控制三種控制模式,可分別通過手機APP、條件-動作邏輯控制、電腦界面,實時調整室內環境要求,滿足不同種植需求,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實現智能調控;
②作物生長管理
生長記錄:記錄作物種植時間、關鍵生育期等階段的環境變化情況,上傳作物長勢照片,形成生長檔案;
遠程報警:當監測濕度超85%、溫度驟變等環境數據異常、設備故障時,平臺自動通過短信、APP推送、微信公眾號信息等方式示警通知;
③數據統計與分析管理
資源消耗統計:記錄每棚每日用水量、用電量、肥料用量,自動核算單棚成本;
報表導出:支持一鍵導出月度種植Excel報表,包含環境數據、資源消耗、產量效益,無需人工整理;
3.應用管控層:
平臺支持手機APP、電腦端訪問,適配種植戶遠程管理、便捷操作的需求:
種植戶端:隨時隨地管控,可查看各溫室環境數據、接收預警信息、遠程啟動設備,自動生成歷史記錄;
技術員端:支持“批量管控與分析”,可查看所有溫室匯總數據、導出EXcel報表,遠程調整種植方案;
權限分級:支持設置管理、編輯、操作、只讀等權限,比如工人僅能查看數據,管理員可調整設備參數,避免誤操作;
三、場景化應用
1.番茄、黃瓜等蔬菜種植:
每棚部署溫濕度、CO?、土壤墑情傳感器,卷簾、風機、水簾、滴灌系統接智能控制器,通過WiFi上傳數據,功能有:
智能溫控:設置番茄結果期溫度22-28℃,超30℃自動開風機+水簾,低于20℃自動關風機;夜間溫度低于15℃,自動關閉卷簾保溫,縮小溫濕度波動范圍;
水肥精準管控:根據土壤墑情,設置“番茄結果期土壤含水量70%,低于60%自動灌溉,每次每畝20立方米”,搭配氮磷鉀1:2:3的肥料,提升水肥利用率;
病害預警:當濕度超75%且溫度25-28℃(灰霉病高發條件),推送示警通知,可采用開啟除濕風機+噴施腐霉利的應對措施:
2.玫瑰、蝴蝶蘭等高價值花卉種植:
每棚部署光照、溫濕度、濕度傳感器,補光燈、加濕器、通風設備接智能控制器,通過LoRa上傳數據;,實現花卉大棚的精細化管理。
光照管控:設置“玫瑰每天光照14小時”,白天光照不足時自動開啟補光燈,傍晚光照減弱時延長補光2小時,提前花卉花期,獲取更高的競經濟價值;
濕度管控:蝴蝶蘭棚設置濕度范圍為60%-80%,低于60%自動開啟加濕器,高于80%啟動通風設備,降低爛根率、提升成品率;
花期管理:記錄玫瑰定植時間、現蕾時間,根據環境數據預測開花時間;
3.蔬菜、花卉等育苗場景:
育苗棚部署高精度溫濕度傳感器(精度±0.1℃)、土壤墑情傳感器,加熱線、噴霧器接智能控制器,上傳數據至云平臺,精細調控育苗環境。
精細溫控:設置蔬菜苗育雛期28℃,溫度低于26℃自動開啟加熱線,高于30℃啟動小風扇通風;
精準補水:幼苗根系脆弱,設置“土壤含水量65%,低于60%自動啟動噴霧器,少量多次補水”;
成苗監測:通過AI攝像頭觀察幼苗葉片長勢,發現“徒長”(葉片細長)時,自動減少澆水、增加光照。
四、核心優勢
低門檻上手:無需編程,拖拽式搭建溫室大棚采集,1-2小時即可搭建完成,定制開發周期短;
低成本投入:硬件選用平價傳感器,平臺多支持免費試用,投入成本低,中小種植戶也能承擔;
高靈活適配:支持根據作物調整功能,新添溫室時直接在平臺添加,30分鐘即可完成配置;
易維護升級:平臺提供服務器API接口,硬件故障時更換模塊即可,無需專業人員維修。
總結:低代碼云平臺,開啟溫室種植智能化新路徑
低代碼云平臺溫室大棚方案,輕松實現溫室的智能化管控,解決傳統種植環境難控、資源浪費、數據缺失問題,實現溫室種植規模化、標準化,推動農業降本、增效、提質、安全發展,為溫室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
提交
低代碼云平臺應用禽畜養殖
物聯網數據監控系統的功能解析與應用實踐
低代碼云平臺應用智能電箱
低代碼云平臺應用水產養殖
基于物聯網的環境監控系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