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控網首頁
>

應用設計

>

選光譜共焦位移傳感器還是激光位移傳感器

選光譜共焦位移傳感器還是激光位移傳感器

2025/9/5 9:15:40

同樣都是精密測量儀器,但光譜共焦位移傳感器與激光位移傳感器在測量原理、性能特點和應用場景上存在顯著差異,。本文將深入解析光譜共焦與激光三角反射技術的底層差異,并通過光子精密 CD-5000 系列與 PDH 系列的實戰案例,揭示不同場景下的測量方案。

一、技術原理:

1. 光譜共焦技術:

光子精密 CD-5000 系列采用的光譜共焦技術,通過特殊設計的消色差透鏡組,將白光光源分解為連續分布的單色光,每一波長對應的聚焦距離。當測量光束照射到物體表面時,只有精確聚焦于表面的波長會被反射回光譜儀,通過解析反射光的光譜峰值位置,即可獲得亞微米級的距離測量值。

這種測量方式具有天然優勢:同軸共焦光路設計使測量不受物體表面傾斜影響,其 ±88° 的角度寬容度(漫反射表面)意味著即使測量手機曲面屏的邊緣區域,也不會產生傳統方法的 "視差誤差"。CD-5000 系列 2.48μm 的最小光斑尺寸,配合 0.1μm 的光譜分辨率,使其能夠清晰識別半導體芯片引腳的細微高度差異,這一性能指標與國內同類產品如 HPS-LCF1000 的亞微米級精度相當。


2. 激光三角反射:

PDH 系列采用的激光三角反射原理實現距離測量。激光發射器以固定角度投射光斑至被測表面,反射光經接收透鏡成像于 CCD 芯片,通過計算光斑成像位置的偏移量,利用三角幾何關系即可換算出距離變化。這種技術的數學模型顯示,其測量精度取決于基線長度與成像分辨率的比值,典型三角結構的測量公式可表示為:

d = (L × Δx) / (f + Δx)

其中 L 為基線長度,f 為接收透鏡焦距,Δx 為光斑偏移量

光子精密 PDH 系列通過優化光學路徑設計,將基線長度與焦距比控制在黃金比例,其線性度可達 ±0.02% F.S.,采樣頻率更突破 260KHz,遠超傳統激光位移傳感器的性能表現。但三角原理固有的角度敏感性使其在物體傾斜超過 15° 時,測量誤差會顯著增加,所以在實際生產環境中,傳感器的性能表現遠比實驗室數據復雜。溫度波動、電磁干擾、材料特性等因素,都會顯著影響測量結果的穩定性。在復雜工況下,會推薦更穩定的光譜共焦位移傳感器。

二、性能參數:工業環境下的關鍵指標對比

CD-5000 系列的強溫漂能力使其在極端環境中脫穎而出,配合全光學探頭設計(無內置電子元件),完美適配光伏層壓車間的高溫環境。全光學結構設計從根本上降低了溫度對測量的影響,使其在工業環境中保持穩定的測量精度。

相比之下,PDH 系列雖在常溫環境(0-40℃)下表現穩定,但其三角結構中的芯片對溫度變化較為敏感,需要通過溫度補償算法進行修正。

在材料兼容性方面,CD-5000 系列的白光光源對被測物反射率無特殊要求,從高反光的不銹鋼鏡面到低反射率的橡膠制品,均能保持穩定測量。激光位移傳感器對材質相對更敏感,對于高反光/吸光材質可能會引起一定的數據誤差。而 PDH 系列憑借超精細動態調光技術,使調光顆粒度較國外同類產品提升 10 倍以上,在測量黑色橡膠等低反射表面時可動態調整光源,顯著提升了低反射材料檢測的效率與精度。


三、行業案例:技術適配的實戰智慧

不同制造場景對測量技術的需求呈現顯著分化,光子精密的兩款傳感器在各自領域展現出獨特優勢。

1. 半導體晶圓檢測:CD-5000 的納米級洞察

在 12 英寸晶圓的翹曲度檢測中,CD-5000 系列光譜共焦位移傳感器其多種材料適應能力可直接穿透光刻膠層,同時獲取膠層厚度與晶圓表面形貌數據。并且通過多通道同步測量功能,將傳統單點測量需要 3 分鐘才能完成整片晶圓的掃描,而 CD-5000 的 4 通道并行檢測方案將時間縮短至 1 分鐘,且每點的測量標準差控制在微米級以內,使某芯片代工廠的效率提升了 20%。

2. 汽車零部件批量檢測:PDH 系列的效率優勢

某汽車軸承廠的生產線檢測中,PDH 系列展現了工業級的可靠性。針對軸承外圈的圓弧面跳動檢測,在 100 個 / 分鐘的檢測速度下,仍保持 ±0.02% F.S. 的高線性度,相比傳統激光位移傳感器,檢測效率提升 8 倍。


四、選型指南:精度與成本的平衡藝術

選擇傳感器的核心在于匹配制造場景的 "精度需求 - 環境條件 - 成本預算" 三角關系。光子精密的技術路線為不同需求提供了解決方案。

當面臨復雜表面或惡劣環境時,CD-5000 系列是選擇。其適用場景包括:半導體制造(晶圓 / 芯片檢測)、光學元件(透鏡曲率測量)、高溫制程(光伏層壓 / 熱處理)等。

對于高精度、高速檢測場景,PDH 系列展現出更高的成本效益。在汽車零部件(軸承 / 齒輪檢測)、金屬加工(平面度測量)、物流倉儲(體積稱重)等領域,其高性能指標足以滿足質量控制要求,而更低的采購成本和維護難度使其成為量產線的理想選擇。

工業測量的目標不是追求精度,而是實現恰到好處的質量控制。光子精密 CD-5000 與 PDH 系列的技術分化,正體現了這一理念 —— 在高精度與高效率之間,為每個制造場景找到解。隨著智能制造的深入推進,精密測量傳感器不僅是測量工具,更將成為生產系統的 "神經末梢",持續推動工業質量控制的邊界突破。

審核編輯(
王靜
)
投訴建議

提交

查看更多評論
其他資訊

查看更多

光子精密閃測儀電子外殼尺寸檢測案例

3D工業相機重塑3C精密制造的質量基準

3D 工業相機避坑指南:從選型到落地

3D相機各個精度解析

3D線激光輪廓測量儀解鎖食品質檢效率密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