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代碼云平臺應用農業氣象站
傳統農業氣象站的數據采集卻存在顯著痛點:多布設在偏遠田間,人工采集數據周期長、效率低,且易受惡劣天氣影響。采集的數據多存儲于本地設備,缺乏實時傳輸通道,導致數據匯總滯后,出現異常氣象指標時難以及時同步至管理中心,常常因數據脫節導致農事指導滯后。低代碼云平臺的出現,正在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局面,為農業氣象監測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機遇。
低代碼云平臺憑借“零編程搭建、云端協同、靈活適配”的特性,通過構建“感知-分析-決策”閉環系統,實現從被動應對天氣到主動利用氣象的轉型,大大提升了農業氣象監測的效率和精準度。
一、傳統農業氣象監測痛點:
傳統農業管理長期依賴經驗判斷,缺乏科學數據支撐,導致管理效率低下。氣象站數據采集后往往存儲在本地,需要人工現場提取,無法實現實時數據傳輸和遠程監控。
這種滯后性使得農業生產經營者無法及時獲取氣象信息,尤其是在應對突發性氣象災害時,往往措手不及,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。
多個氣象站之間數據格式不統一,形成“數據孤島”,難以進行綜合分析和利用。數據碎片化,無法為現代農業提供全面、準確的氣象服務支持。
二、核心架構:
低代碼云平臺憑借其可視化開發與模塊化設計優勢,與物聯網的傳感器網絡、大數據分析形成協同效應,重構了環境監測與調控的技術路徑。
采集監測設備部分:監測CO2、氣壓、雨量、風速、風向、光照度、空氣溫濕度、土壤溫濕度、PM2.5/PM10等氣象要素,按照實際監測現場的需求挑選;
供電部分:提供電力支持,可根據檢測現場是否能接入市電而定。無法拉線的情況下,可選配10Ah的太陽能電池板,可在連續陰雨無陽光的天氣下連續7天以上;
低代碼云平臺:接收管理權限數據的軟件平臺,通過安卓/IOS手機、電腦端進行管理,具備數據存儲、異常示警、賬號管理、視頻監控、云組態、云監控、智能自控等功能,是農業氣象站的“中樞神經”與“大腦”。云平臺具備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,能對歷史氣象數據進行統計分析,生成生長周期氣象報表、災害發生規律圖表等,幫助種植戶總結生產經驗,優化種植方案。
傳輸部分:即數據的收集和傳輸,由農業氣象站相關硬件設備自帶,以4G/5G全網通、以太網/WIFI為主要通訊網絡;
三、場景化應用:
1.大田作物場景(小麥、玉米):災害預警與抗風險
小麥灌漿期怕干熱風,玉米成熟期怕暴雨倒伏,傳統氣象站預警滯后,損失大。每500畝麥田部署1套氣象站,監測溫濕度、風速、光合輻射、土壤墑情,通過4G上傳數據。
干熱風預警:設置“溫度>30℃、濕度<30%、風速>3m/s且持續3小時→推送干熱風預警”,同步推薦“葉面噴水+噴施磷酸二氫鉀”;
暴雨倒伏預警:當預報24小時降雨>50mm,推送“玉米田開溝排水”指令,聯動開啟田間排水泵;
2.設施蔬菜場景(番茄、黃瓜):微環境調控與品質提升
大棚番茄需精準光照與溫度,傳統氣象站無法聯動大棚設備,易出現環境波動。每個大棚部署溫濕度、光照、CO?傳感器,與卷簾、補光燈、風機聯動,通過LoRa上傳數據。
光照聯動:設置“光照<60000lux→自動開啟補光燈”“正午光照>100000lux→自動關閉部分棚膜,進行遮陽”;
溫度調控:當棚內溫度>30℃且外界風速<2m/s→自動開啟風機通風;溫度<20℃且外界溫度低→關閉通風口并啟動加熱;
病害預防:當夜間濕度>90%,推送“開啟除濕風機1小時”提醒,降低病害風險;
3.果樹種植場景(蘋果、柑橘):物候期管理與產量保障
蘋果花期怕倒春寒,柑橘成熟期怕霜凍,傳統方式難以及時采取防護措施。果園部署溫度、濕度、風速傳感器,在果樹冠層安裝葉面溫度傳感器,通過4G上傳數據。
倒春寒預警:蘋果花期,當預報夜間溫度<5℃(臨界值),推送“點燃防霜煙堆”預警,聯動開啟果園防凍風機;
降水管理:柑橘成熟期,當預報連續降雨>3天,推送“及時采摘或覆蓋防水布”提醒,減少裂果;
著色期指導:根據光照強度數據,推薦“摘除遮光葉片”的最佳時機;
四、核心優勢:
低門檻應用:農戶無需專業知識,零編程零成本搭建,拖拽式應用開發,跨設備數據關聯,實現豐富的行業應用場景展示,大大壓縮開發應用周期;
低成本部署:可復用現有氣象站,僅需加裝硬件模塊,即可接入低代碼平臺,初期投入可控制;
高靈活適配:支持根據作物調整功能,新添氣象站時直接在平臺添加,5分鐘完成配置;
數據價值深化:整合多個氣象站數據,從“單純顯示數據”升級為“指導生產”,如結合作物模型推薦施肥時機、灌溉量,讓氣象數據真正產生效益;
低代碼云平臺,讓農業氣象服務普惠化、精準化,打破“氣象數據與生產脫節”的壁壘,讓農戶用低成本、低門檻的方式享受精準氣象服務,實現“靠天吃飯”到“知天而作”的轉變,讓每一寸土地都能精準利用氣象資源,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“知天”之力。

提交
低代碼云平臺應用變頻器控制
工業物聯網監控系統應用方案
低代碼云平臺應用禽畜養殖
低代碼云平臺應用溫室大棚
物聯網數據監控系統的功能解析與應用實踐